(资料图片)
刘本楚
一棵香樟,生长在小村的村口,生长着小村芬芳的风景,把小村的门面撑开了光鲜亮丽,把小村风貌撑出了郁郁葱葱,小村的富足、祥和与温暖,日夜丰饶在香樟的繁枝茂叶之中。
童年的岁月里,樟树伸展的厚实茂密所荫庇的那块宽大的土地,便是我们欢跃的乐园。春夏之际,我们放学后,总是三五成群,快乐于香樟树下,数着长长的树根,看着大大小小、长长短短、弯弯曲曲的根须如同张开的网丝,网住了一块沃土,网开了一片蓝天,网起了一片绿荫,深深扎进了泥土的深处。尤其那拱起的粗壮大根,遒劲盘曲着桌面似的圆盘,我们常常就趴在根盘上,于晚风与夕辉的柔情中完成了作业。然后,就在树下捡着片片叶子,再将叶子夹进书页,芳香着笔墨,也芳香了书文。有时也用削铅笔的小刀子,划着根的皮,常常会遭到大人们敲脑袋,或者恶狠狠地骂:让我拿刀来削你的皮,看你痛不痛……有时,为躲避父母的追打,便迅速爬上了樟树,轻轻嬉笑在枝繁叶茂之中,只见父母在树下跺脚,大骂狗崽子。樟树成了我们童年的保护神。
20世纪的70年代,一位如花的知青姑娘,随父母下放纱帽山下,与山下村庄的一位民办教师有了情意,便偷偷牵手香樟树下。明月下的樟树阴影里,紧紧地贴合着一对依依缠绵的身影。樟树红叶成了彼此的定情物,遮天蔽日的樟树也成了月下老人。后来知青姑娘回城了,留下了孩子在大山的深处……
多少年过去后,知青姑娘又毅然回到了纱帽山下,回到了美丽乡村,回到了香樟树下。那位历经风霜的民办教师,伸展着温暖而强劲的臂膀,如同当初的青春力量,将知青姑娘与两个孩子紧紧地拥抱入怀,如同拥抱着樟树那浓浓的芳香。
江南四大名木之一,唯樟木为首。千年古樟,于西汉《史记》就有记载:“江南出樟,蓊郁壮阔。”樟树的形象,早就生长在司马迁的笔下。明代《本草纲目》也有记载:“其木理多文章,故谓之樟。”这是李时珍的慧眼独见。“挥手杭越间,樟亭望潮还”“富阳山底樟亭畔,立马停舟飞酒盂”“豫樟翻风白日动,鲸鱼拨浪沧溟开”。李白、白居易、杜甫的千古诗文,更是描画了樟树森茂与芬芳流彩的诗意画卷。
撩开葱郁含烟的古樟,细品湘西“五溪”的文化叶脉,经风沐雨的纱帽坪小村,在物华天宝的“五溪”大地上,正辉煌着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与乡土文化的风采,如同古樟的蓊郁森茂,参天盖地,祥和丰饶着小村的人们。汉朝刘邦的后裔,被这块磁石般的风水宝地吸引而来,筚路蓝缕,如春蚕吐丝,织就了纱帽山下的锦绣风姿。竹篱编墙栏,绿柳绣溪岸。花木织村院,清流绘彩岩。纱帽山蔚蓝了这方天空,香樟树芬芳了这片土地,一条清波细浪的小溪,日夜流淌着万种风情与迷人的美景。
樟树高高登,子孙昌荣景。绿叶层层浪,万古涌长青。带着时间酝酿的芳香,氤氲飘散,蕴含日月凝聚的光华,蓬勃着豪迈而不朽的情怀。生机勃发的樟树啊,再度勃发了小村的勃发,古老的小村啊,在小康的路上,又一次蓬勃了青春的活力。我伫立蓬勃的树冠之下,诗意情浪,澎湃心潮:举首望蔚蓝,绿浪波连天。生命回春潮,满目飞紫烟。我久久地仰望着眼前高空的浓密绿团,深度地呼吸着清凉的芳香,如同聆听一首悠扬的心曲,婉转回响着生命的旋律。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东方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