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茶吐翠,当下正是茶叶采摘的“黄金季”。奔波,也成了沈来花的春日关键词。73岁的她往返于萧山本地的主要产茶区,传授炒茶技艺,把关茶叶品质,切实提升茶厂以及炒茶农户的制茶技术和质量。
50多年来,她与茶为伴,早已成了萧山炒茶界的一块金字招牌。作为“萧山工匠”以及“湘湖龙井”非遗传承人,沈来花还多次获评“浙江省龙井茶十大炒制能手”“杭州市龙井茶十大炒茶能手”,主导制作湘湖龙井茶样荣获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,指导的萧山二职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(扁形绿茶)一等奖……荣誉的背后,是沈来花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和付出,还有矢志不渝的技艺赓续和传承。
手工炒茶守住本土茶的好口碑
(资料图片)
手工炒制的干茶,叶片比较鲜活,回甘明显,又比较耐泡,茶叶下沉速度也快。闻着会有一股豆香,如果闻到兰花香,那可以说是龙井中的“极品”,可遇而不可求。这些年,越来越多懂茶、爱茶之人,开始四处探访优质的手工茶。高品质的手工茶,价格虽高,但依然供不应求。
要不断提高萧山本土茶的口碑,手工茶的品质提升,至关重要。因此,区农业农村局、区茶业协会、萧山二职三方联动,在全区茶叶产地,广泛开展了萧山明前茶的助农扶农惠农服务。
沈来花也加入该队伍中,前往萧山几大产茶区域进行技术传授和推广。深感责任重大的沈来花,每天天刚亮就坐车前往进化、义桥、楼塔、戴村等产茶区。
坐在炒茶锅前,刚下锅的鲜叶在高温下噼啪作响。此时,铁锅内的温度已经达到了240℃,极高的锅温直接接触会烫伤皮肤,而沈来花全程都不佩戴手套。“炒茶的时候,必须做到手不离茶,茶不离锅。每一把茶叶都有自己的火候和温度,炒茶是通过手的感知,让心和茶融为一体的过程。”沈来花告诉前来观摩的茶农和弟子。
对于技艺,沈来花毫无保留。现场演示后,还手把手教大家,一抓一抖,一搭一捺,都耐心指点。为了让大家更有直观感受,沈来花还带着大家一起品茶,现场点评炒茶质量的高低,并指出问题所在。
“从早晨7点半到下午3点半,我只能做出1斤多干茶。手工炒茶不可能成为主流,但是手工炒茶的技艺不能丢,两只巴掌做出来的茶叶品质是机械无法取代的,这对于守住萧山本土茶的好口碑是十分重要的。同时,我们也要不断提升机器茶的品质。”沈来花言语质朴。
除了手工制茶,沈来花也紧跟时代步伐,经常琢磨机器炒茶的火候和时间。反复比较、品味,同样具备了一手机器炒茶的高超技艺,并常常无偿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成立工作室传承炒茶制茶技艺
炒茶的艰辛和喜悦,只有干过的人,才深有体会。与200℃以上的铁锅为伴,满手的水泡是入门必备,全手的老茧是岁月的印记。
“炒茶苦啊,很多人学了,但是坚持不下去。”沈来花这样说。而她依然坚守着,不仅仅是因为热爱,更因为肩负着将手艺传承下去的一份匠心。
“人才”是技艺传承的命脉所在。多年来,她不仅广收弟子,还在萧山二职通过讲课的方式,毫无保留地分享传授经验心得。从2012年起,她被萧山二职聘为炒茶实操老师,兼任指导专家,2015年至今一直是萧山二职园林业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这么多年校里校外,一共教出了多少徒弟?沈来花说自己已经数不清楚了,手把手教的就有上百人,各地慕名而来,受她指点过的,更是数不清。其中,一些特别出色的徒弟,已经成为业界有名的茶叶专家。
萧山二职还为沈来花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——“湘湖龙井”手工制茶非遗传承沈来花大师工作室。“工作室以萧山二职园林专业为支撑,以沈师傅的专业技能为根本,结合茶叶种植、加工、审评,进行茶叶文化的推广,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技能、高素质的年轻传承人。”萧山二职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沈来花倾其所能带出的学生,屡次获得全国省市区园林专业技能比赛优异成绩,先后获得国家级金牌三枚,银牌两枚;省级金牌五枚,银牌两枚。
近期举办的萧山区首届开茶节暨2023湘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能大赛上,“十大龙井茶手工炒制能手”出炉,其中有5位都是沈来花的徒弟。
“只要年轻人肯学、能吃苦,我就愿意毫无保留去教。”沈来花说。在匠人匠心的传承下,未来萧山的茶叶品质和口碑必将越来越好。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东方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